目前分類:藥用植物簡介 (87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學名:Phyllanthus emblica Linn.                         別名:大戟科.

別名:菴摩勒.油柑子.餘甘.滇橄欖.望果.絲葉.菴摩落迦果。

產地:台灣於1800年由華南引進。今各地零星栽培做蜜餞或觀賞種植。

採集加工:10~12月採收果實.鮮用或曬乾備用。根.樹皮全年可採.春夏採葉.鮮用或曬乾備用。

性味:(果實)味甘.微澀.性涼。(根):味辛.性寒.有毒。(葉):味辛.性平。(樹皮)味甘.酸.性寒。

功能:(果實)清熱利咽.潤肺止咳.生津.解毒。(根):消食.利水.化痰.殺蟲。(葉):祛濕利尿。(樹皮):殺菌祛腐.止血。

阿草伯藥用植物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Belamcanda chinensis (L.) DC.                               科別:鳶尾科.

別名:烏扇.扁竹.絞剪草.山蒲扇.野萱花.蝴蝶花.尾蝶花.鳳翼.鬼扇.黃遠.夜干.草薑。

產地:台灣於1830年由福建引進。今散見藥用或觀賞栽培。

採集加工:秋.冬季.挖取地下根莖.洗淨.切片曬乾備用。

性味:(根莖)味苦.性寒.有小毒。

功能:清熱降火.祛痰利咽.活血散瘀.鎮痛鎮痙.通經.解毒消腫.

用於:喉痺.咽喉腫痛.扁桃腺炎.扁桃腺腫.腮腺炎.牙根腫爛.乳腺炎.支氣管炎.咳嗽痰多.聲啞.咳逆上氣.胸膈滿.腹脹.氣喘.肝脾腫大.筋骨痛.閉經.瘰癧結核.瘧疾.外治稻田皮膚炎.癰腫瘡毒。

民間方例:

阿草伯藥用植物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Brasenia schreberi  J. F. Gmel.                   科別:蓴科(或睡蓮科)

別名:蒓菜.蒓。

產地:台灣東北部山區的池埤或湖沼。(如宜蘭雙連埤.崙埤池.中嶺池)

採集加工:5~7月間.摘取莖葉.洗淨.切段.曬乾備用。

性味:(莖葉)味甘.性寒。

功能:清熱.利尿.解毒.消腫.止嘔。

阿草伯藥用植物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學名:Dichondra repens Forster                           科別:旋花科.

別名:黃疸草.荷包草.小金錢草.羅丕草.九連環.小迎風草.月亮草.小銅錢草.馬茶金.小元寶草。

產地:台灣全境平野至低海拔山區之陰濕地.草地.路(全旁.田邊.溝旁等地自生。

採集加工:全年採全草.洗淨.鮮用或曬乾備用。

性味:(全草)味辛.性平。

功能:清熱.利尿.活血.消炎.解毒.消腫。

用於:婦人午夜發熱.虛勞.眼目赤痛.肝炎.膽曩炎.扁桃腺炎.腹脹.慢性胃腸炎.痢疾.腎炎水腫.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結石.經閉.小兒胎毒.疳熱.跌打損傷.疔瘡腫毒。

民間方例:

阿草伯藥用植物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Justicia procumbens Linn.                          科別:爵床科.

別名:鼠尾癀.鼠尾紅.筆尾紅.小青草.六角英.赤眼老母草.麥穗癀.孩兒草.蜻蜓草.野萬年青.節節寒.爵麻。

產地:自生於全境平野至低海拔的空曠草地.路旁.水溝邊。

採集加工:夏.秋間採全草.鮮用或曬乾備用。

性味:(全草)味微苦.性寒。

功能:清熱解毒.利濕消滯.活血止痛.消瘀.止咳嗽。

用於:感冒發熱.目赤腫痛.咽喉腫痛.肝炎.嘔吐.小兒疳積.瘧疾.腎炎水腫.腰脊痛.筋骨痛.風濕頭痛.小便淋痛.乳糜尿.痢疾.跌打損傷.癰瘡癤腫。

民間方例:

阿草伯藥用植物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Artemisia anomala S. Moore.                        科別:菊科.

別名:珍珠蒿.劉寄奴.千粒米.六月霜.金寄奴.烏藤菜.苦連婆.六月白。

產地:全境海拔500~2500m間之林邊.路旁。本園採集於苗栗縣南庄至向天湖的沿途路旁。

採集加工:7~10月開花期間.割取地上部分.切段.曬乾備用。

性味:(全草)味辛.苦.性平。(孕婦忌服)

功能:清暑.利濕.止血.破血.通經.止痛.歛瘡.消腫。

用於:中暑.頭痛.心腹痛.胸腹脹痛.血氣痛.經閉腹痛.產後血餘.小兒血尿.金瘡出血.跌打損傷.水腫.腸炎.痢疾.霍亂水瀉。

阿草伯藥用植物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Zingiber zerumbet Smith                               科別:薑科.

別名:鳳薑.薑花.

產地:台灣早年引進.今僅零星標本性栽培。

採集加工:全年採根莖.洗淨.切片曬乾備用。

性味:(根狀莖)味辛.性溫。

功能:祛風.解毒.行血.止痛.消腫。

用於:咳嗽.氣喘.黃疸型肝炎.心氣痛.脘腹脹滿.消化不良.腹痛.腹瀉.痲瘋.皮膚病.跌打內傷瘀血。

參考資料:中國中藥資源誌要.原色台灣藥用植物圖鑑(2)(南天)。

阿草伯藥用植物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Stephania japonica (thunb.) Miers                      科別:防己科

別名:小青藤.鐵板膏藥.犁壁藤.蓮葉葛.金線吊青蛙.金絲荷葉.天膏藥.山烏龜.爆竹消。

產地:全境海岸堤防.河堤.平野至低海拔山區之灌叢中.路旁自生。

採集加工:夏.秋間採莖葉及根.洗淨.曬乾:備用。

性味:(根及莖葉)味苦.辛.性寒。(本品有毒.注意用量。)

功能: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祛風止痛。

用於:咽喉腫痛.牙痛.胃痛.小便淋痛.尿急尿痛.水腫.腳氣.風濕關節痛.偏癱.外陰濕疹.瘧疾.痢疾.瘡癤癰腫.多發性癤腫.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民間方例:

阿草伯藥用植物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Euryale ferox Salisb.                        科別:睡蓮科.

別名:雞頭米.雞頭果.卵蔆.雁啄.刺蓮藕.假蓮藕.刺蓮蓬實。

產地:台灣全境池塘.湖泊原有散見自生.今已不多見。

採集加工:夏.秋間採收熟果.打破果皮.取出種子.洗淨曬乾.磨開硬殼取淨仁.曬乾備用。

                 採莖.根.葉片.花梗鮮用或曬乾備用。

性味:(種仁)味甘.澀.性平。

功能:(種仁)益腎固精.補脾止瀉.祛風止帶。(根)補脾益腎。

        ()行氣.和血.止血。(花梗)除虛熱.止煩渴。

阿草伯藥用植物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Sterculia foetida Linn.                           科別:梧桐科.

別名:裂葉萍婆.假蘋婆.香蘋婆.美國土豆.大便樹。

產地:台灣於1900年.1939年由印度及南洋引進。今多見於行道樹栽種。

採集加工:全年採根.洗淨.切片.曬乾備用。剝取樹皮曬乾備用。夏.秋間採葉.鮮用或曬乾備用。

性味:(根.葉)味甘.性微溫。

功能:(根)舒筋活絡.祛風活血。(葉):清熱.解毒.緩瀉。(殼):收斂。

用於:(根)風濕痛.產後風癱.腰腳痛.黃疸病.跌打損傷。

         (皮)治:淋病.白帶。( 葉)治:跌打損傷.創傷出血。(殼)治:痢疾.淋病。

阿草伯藥用植物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Chloranthus oldhami Solms.                    別名:金粟蘭科.

別名:台灣及己.四葉金.四季春.東南金粟蘭.

產地:全境海拔300~2000公尺間之疏林下或陰涼處。

採集加工:夏.秋間採全草.洗淨.曬乾備用。

性味:(全草)味苦.性平。

功能:祛風除濕.活血祛瘀.解毒消腫.止痛。

用於:感冒頭痛.牙痛.腹痛.淋巴腺炎.風濕痛.腰腳痛.骨折.瘀血腫痛.經閉.跌打損傷.皮膚搔癢.瘡癰.毒蛇咬傷。

民間方例:

阿草伯藥用植物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學名:Coleus scutellarioides (Linn) Benth. var. crispipilus (Merr.) H. Keng                   科別:唇形科.

別名:八卦草.小五彩蘇.假紫蘇.五色草.洋紫蘇.金耳環.金錢炮.鞘蕊花。

產地:中.北部山區陰涼處.山谷.溪谷.疏林內自生 。各地有觀賞栽培。

採集加工:全年可採.鮮用或陰乾備用。

性味:(全草)味辛.性凉。

功能:清涼.利濕.解毒.化瘀.消積.祛痰.止咳。

用於:眼炎.肝炎.消化不良.小兒疳積.咽喉腫痛..咳嗽.神經衰弱.癰瘡腫毒.毒蛇咬傷。

民間方例:

阿草伯藥用植物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Chloranthus spicatus (Thunb.) Makino                科別:金粟蘭.

別名:珠蘭.雞爪蘭.珍珠蘭.魚子蘭.茶蘭.珠蘭茶。

產地:台灣於1661年引進.各地零星藥用.觀賞栽培。

採集加工:全年採根.洗淨.切段(片).曬乾。另採枝葉鮮用或曬乾備用。

性味:(全株)味甘.辛.微澀.性溫.

功能:(全珠或根)祛風濕.舒筋骨.破積.止痛.止血。

          (枝葉)止血.止痛.解毒.消腫。

用於:(全株或根)風濕疼痛.跌打損傷.癲癇.膚癢.感冒.腹脹。

阿草伯藥用植物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Stahlianthus involucratus (King) Craib.                           科別:薑科.

別名:姜葉三七.三七姜.土田七.竹葉三七.姜七。

產地:分布廣東.廣西.海南等地區.台灣零星引進栽培。

採集加工:全年可採.洗淨.曬乾備用。

性味:(根莖)味辛.微苦.性溫。

功能:活血.行氣.散瘀.消腫.止痛.芳香健胃。

用於:吐血衄血.風濕骨痛.跌打損傷.月經過多.胃脘疼痛。

外用:治蟲蛇咬傷.外傷出血。

阿草伯藥用植物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Cephalanthus naucleoides DC.                                科別:茜草科。

別名:水芭樂.假楊梅.珠花樹.水殼木.大葉水楊梅.大葉柳.水泡木.紅扎樹。

產地:台灣東北部平原.宜蘭冬山.大湖.礁溪等地區的溝渠或河堤旁。

採集加工:夏.秋採根.葉.花.洗淨.曬乾備用。

性味:(根.葉.花)味苦.性涼。

阿草伯藥用植物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Kaempferia galanga L.                                    科別:薑科.

別名:沙姜.三奈.三藾.山辣.土麝香.山奈.番鬱金.埔薑花。

產地:台灣早年由越南引入。今各地零星藥用.觀賞栽培。

採集加工:秋.冬苗枯時採挖根狀莖.洗淨.剪去鬚根.切片.曬乾備用。

藥理作用:根煎劑在試管內對於許蘭氏毛癣菌.共心性毛癣菌.菫色毛癣菌等10種致病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性味:(根莖)味辛.性溫。

功能:溫中.消食.行氣.止痛.去穢氣。

用於:心腹冷痛.胸腹脹滿.胃寒疼痛.消化不良.急性胃腸炎.泄瀉腹痛.寒濕霍亂.牙痛.雀斑.百日咳.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

阿草伯藥用植物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學名:Wikstroemia indica C. A. Mey.                                  別名:瑞香科.

別名:九信菜.了哥王.雞杧頭.蒲崙.埔崙仔.山埔崙.埔銀.金腰帶.賊仔褲帶.地棉根.指皮麻.狗信藥。

產地:全境平野.丘陵.山麓自生。

採集加工:全年採全草.挖根.洗淨.曬乾備用。葉現採.鮮用。

藥理作用:

1.根和莖皮煎劑在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溶血性鏈球菌有抑制作用。

2.本品水煎劑對小鼠淋巴肉瘤-1號腹水型.小鼠子宮頸癌-14號.小鼠肉瘤-180均有抑制效果。

3.根皮對皮膚有刺激.其所含樹脂.有較強的瀉下作用。

阿草伯藥用植物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Solanum lyratum Thunb.                                              科別:茄科。

別名:白毛藤.毛葫蘆藤.排風子.蜀羊泉.鬼目草.望冬紅.柳仔癀.毛風藤.毛秀才.狗耳環.和尚頭草.

產地:台灣中北部低海拔山地矮林內.曠野.路旁散見自生。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全草.洗淨.曬乾備用。

藥理作用:

1.β-苦茄碱對動物實驗性腫瘤如小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對人體肺癌亦有抑制作用。

2.日本大阪大學微生物病研究所.通過在癌細胞培養液和正常細胞培養液中.注入本品.每1毫升培養液中注入500微克(1微克等於百萬分之1克).連續注入6日.實驗結果.發現白英可將癌細胞完全殺死.正常細胞雖停止繁殖.但對其沒有損害。

3.大劑量會引起喉頭燒灼及噁心.嘔吐.眩暈.瞳孔散大.出現驚厥性肌肉運動的同時表現全身性衰弱。

性味:(地上部分)味甘.苦.性寒。()味苦.辛.性平。(果實)味酸.性平。

阿草伯藥用植物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Agrimonia pilosa Ledeb.                                              科別:薔薇科.

別名:龍牙草.脫力草.狼牙草.金頂龍牙.黃龍牙.毛腳菌.地仙草.瓜香草.路邊黃。

產地:自生于全境低海拔山野.路旁之多年生草本。

採集加工:夏秋間採取地上部分.洗淨.曬乾備用。

藥理作用:

1.體外篩選對人體宮頸癌(JTC-26)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在90%以上;體內篩選對小老鼠肉瘤180 (S180)

有抑制作用.抑制率25~50%。

2.通過癌細胞培養液和正常細胞培養液中注入仙鶴草.每1毫升培養液中注入500微克(1微克等於百萬分之1克).

阿草伯藥用植物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Patrinia villosa (THunb.) Juss.                                           科別:敗醬科.

別名:攀倒甑.苦齋公.獐大耳.苦菜.苦齋菜.大升麻。

產地:中國原產。台灣零星標本性栽培。

採集加工:春.夏季採根.洗淨.曬乾;夏.秋採全草.洗淨.曬乾備用。

藥理作用:

1.日本曾在癌細胞培養液和正常細胞培養液中注入敗醬根進行實驗.每1毫升培養液中注入敗醬500微克(1微克等於百萬分之1克).

連續注入6日.發現敗醬根能殺滅98.2%的癌細胞.而對正常細胞沒有影響。

2.有促進肝細胞再生.改善肝功能作用。

阿草伯藥用植物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