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Salvinia natans (L.) All. 科別:槐葉蘋科.
別名:蜈蚣萍.蜈蚣漂.槐葉苹.水百腳.馬蘋.槐瓢.包田麻.草鞋蘋。
產地:台灣北部山區.台北福隆.三芝等地之稻田.蓮池.筊白筍田內自生。
採集加工:全年可採.採集全草.曬乾備用。
性味:(全草)味辛.性寒。
功能:清熱.解毒.活血.消腫.止痛。
用於:感冒.虛勞發熱.瘀血腫痛.濕疹
外用:治癰腫疔毒.燒.燙傷。
學名:Salvinia natans (L.) All. 科別:槐葉蘋科.
別名:蜈蚣萍.蜈蚣漂.槐葉苹.水百腳.馬蘋.槐瓢.包田麻.草鞋蘋。
產地:台灣北部山區.台北福隆.三芝等地之稻田.蓮池.筊白筍田內自生。
採集加工:全年可採.採集全草.曬乾備用。
性味:(全草)味辛.性寒。
功能:清熱.解毒.活血.消腫.止痛。
用於:感冒.虛勞發熱.瘀血腫痛.濕疹
外用:治癰腫疔毒.燒.燙傷。
學名:Phaius tankervilliae (Ait.) Bl. 科別:蘭科
別名:大白及.拐子藥。
產地:生於山谷.路旁.林下陰濕處。多為觀賞栽培。
採集加工:春.夏季採集假鱗莖.洗淨.曬乾備用。
性味:(假鱗莖)味微辛.性涼(溫)。有小毒。(孕婦忌服)
學名:Piper sarmentosum roxb. 科別:胡椒科.
別名:假蒟.哈蔞.哈蒟.豬撥菜.臭蔞.大柄蔞.馬蹄蔞.鉆骨風.山蔞。
產地:原產於大陸廣東.廣西.雲南等地.台灣零星引進栽培。
採集加工:全株和根隨時可採.葉及果秋季採集.曬乾備用。
性味:(全株)味辛.性溫。
功能:溫中散寒.祛風利濕.消腫止痛。
用於:胃腹寒痛.消化不良.腹脹.風寒咳嗽.牙痛.風濕骨痛.水腫.瘧疾.跌打損傷。
民間方例:
(一)腹脹.食慾不振:假蔞果5分~1錢.水煎服。
學名:Lonicera japonica Thunb. var. sempervillosa Hayata 科別:忍冬科.
別名:毛忍冬.鴛鴦藤.茶葉花.金銀藤.忍冬.二寶花 .雙花.四時春。
產地:台灣中.北部平野山麓至中高海拔.路旁.荒地草叢中。
採集加工:秋.冬割取帶葉的藤.紮成小把.曬乾備用。5~6月採收花擂.最好在晴天早晨日出前.採摘其含苞花擂.置蓆上攤開.當日曬乾.並注意翻動.不能沾水.否則容易變黑。果實成熟時採收。
藥理作用:
學名:Nymphoides peltatum (Gmel.) O. Ktze. 科別:睡菜科.
別名:荇菜.接余.菨餘.鳧葵.水葵.水鏡草.荇絲菜.藕蔬菜.靨子菜.金蓮子.水荷葉。
產地:台灣於1973年由德國引進栽培.惟至今尚不多見。
採集加工:全年採全草.鮮用或曬乾備用。
性味:(全草)味辛(甘).性寒.
功能:清熱.利尿.消腫.解毒.透疹。
用於:感冒發熱無汗.麻疹不透.小便不利.水腫.熱淋.蕁麻疹.癰腫.火丹。外用治蛇咬傷。
民間方例:
學名:Hypoxis aurea Lour. 科別:石蒜科.
別名:金梅笹.小仙茅.野雞草.小金鎖梅.山韭菜.獨腳仙茅.龍腎子.
產地:台灣產於北部淡水至基隆海岸荒野草地或路旁。
採集加工:全年可採.採帶根全草.洗淨.曬乾備用。
性味:(全草)味甘.微辛.性溫。
功能:溫腎壯陽.調氣補氣.消腫止痛。
用於:腎虛腰痛.陽痿精冷.病後陽虛.失眠.疝氣痛.外治跌打腫痛。
民間方例:
學名:Stachys oblongifolia Bentham 科別:唇形科。
別名:針筒菜.千密罐.長葉石蠶草.水蘇草.長葉水蘇.野油麻.地參.水回香。
產地:台灣中北部及屏東地區之田畔或原野濕潤地。本園採種於苗栗縣鄉間田畔。
採集加工:夏.秋間採根或全草.洗淨.曬乾備用。
性味:(全草.根)味辛.微甘.性溫。
功能:補中益氣.止血生肌.消腫解毒。
用於:產後虛弱.病後體虛.久痢.感冒.咽喉腫痛.吐血.衄血.崩漏.胃酸過多。
外用:治創傷出血.瘡癤腫毒。
學名:Lagerstroemia indica Linn. 科別:千屈菜科.
別名:紅薇花.怕癢花.搔癢樹.紫荊皮.紫金標.癢癢樹.百日紅.無皮樹。
產地:台灣於1700年由華南引入.各地觀賞栽培。
採集加工:根全年可採.夏.秋採剝落的樹皮.曬乾備用。葉.花於生長旺盛及花期採收。
藥理作用:紫薇有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樹皮有興奮.退熱作用。種子含麻醉成分。葉有抗真菌作用。
性味:(根.樹皮)味微苦.澀.性平。(莖葉)味苦.性平。(葉)味苦.微澀.性寒。(花)味微酸.性寒。
功能:(根.樹皮)活血止血.解毒消腫。(莖葉)袪風利濕.涼血散瘀。(葉)清熱.解毒.止血。(花)活血止血.清熱。
用於:(根.樹皮)各種出血.骨折.肝炎.肝硬化.牙痛.臌脹.乳癰.乳腺炎.濕疹。
(莖葉)風濕痹痛.濕熱腹瀉.咽喉腫痛.風疹.爆聾.身癢.跌打損傷。
學名: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 Vent. 科別:桑科.
別名:楮樹.鹿仔樹.沙紙樹.谷木.谷漿樹.大骨皮.穀桑.楮桃樹。
產地:台灣全境平野.山麓至低海拔山地廣見自生。
採集加工:7~9月採成熟果實.曬乾.取出種子稱楮實。挖根.洗淨切片.曬乾稱楮樹根。剝取樹幹皮.曬乾稱
楮樹白皮。採葉曬乾稱楮樹葉。乳汁亦供藥用。
性味:(種子)味甘.性寒。(根)味微澀.性平。(樹白皮)味甘.性平。(葉)味甘.性涼。
功能:(種子)滋腎.清肝.明目.利尿。(根)清熱.涼血.利濕.祛瘀。(樹白皮)行水.止血。(葉)涼血.利水。
用於:(種子)腰膝痠軟.虛勞骨蒸.頭暈目昏.目生翼膜.水氣浮腫。
學名: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 (Linn.) Brongn. 科別:水蕨科.
別名:水柏.水扁柏.龍鬚菜.水松草。
產地:台灣全境平野池沼.溝旁.水田內自生。
採集加工:全年採全草.鮮用或曬乾備用。
性味:(全草)味甘.淡.性涼。
功能:活血.散瘀.解毒.滑腸.鎮咳.化痰.利尿。
用於:痞積.胎毒.咳嗽.痢疾.淋濁.癰瘡腫毒.跌打損傷.外傷出血。葉治皮膚病。
參考資料:中國中藥資源志要(科學).原色台灣藥用植物圖鑑(1)(南天)
學名: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 科別:毛茛科.
別名:鐵腳威靈仙.百條根.老虎鬚.鐵掃帚.白線草.青龍鬚.能消。
產地:台灣全境平野至山地多見自生。
採集加工:秋季採挖.除去莖葉.洗淨.曬乾備用。夏.秋採葉.鮮用或曬乾備用。
藥理作用:
1.威靈仙的浸劑對於正常大鼠有顯著的增強葡萄糖同化作用.故推測有降血糖的作用。
學名:Azolla imbricata (Roxb.) Nakai 科別:滿江紅科.
別名:紅萍.紫背浮萍.紫藻.三角藻.紅浮漂.紅浮蘋.大殼萍.臭萍.丘萍.
產地:台灣全境平野至山區之水田或沼澤地.池塘中群生。
採集加工:夏.秋間採撈.洗淨.鮮用或曬乾備用。
性味:(全草)味辛.性寒。
功能:清熱解毒.發汗利尿.袪風除濕.解表透疹。
用於:麻疹不透.感冒咳嗽.風濕疼痛.風濕頑痹.胸腹痞塊.蕁麻疹.皮膚搔癢.頑癬.紅白風丹.水腫.小便不利.崩漏.帶下病.燒.燙傷.癰疽。
※滿江紅全草曬乾.燒煙.可用以驅蚊。滿江紅也是優良綠肥。
學名:Nepenthes rafflsiana Masiius 科別:豬籠草科.
別名:捕蟲草.豬仔籠.公子瓶.擔水桶.伯公擔水桶.猴子埕.猴子籠。
產地:台灣於1967年引進.今各地零星觀賞栽培。
採集加工:全年採莖葉.切段..曬乾備用。
性味:(全草)味甘.淡.性涼。
學名:Jatropha gossypiifolia Linn. var. elegans Mueller 科別:大戟科.
別名:紅葉麻瘋樹.棉葉痲瘋樹.棉葉木花生.三叉風.桐葉膏棉.紅茄苳.紅蓖麻。
產地:台灣約1935年引種。目前散見觀賞種植。
採集加工:全年可採.採根或莖皮.切段.曬乾備用。採葉鮮用或曬乾用。
學名: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 科別:天南星科.
別名:三葉老.三步跳.麻玉果.燕子尾.藥狗丹.小天老星.麻芋子.地文.水玉.守田.示姑.蠍子草.
產地:分布於海拔2500公尺以下的草坡.荒地.河邊.疏林下。
採集加工:取二年生.莖葉枯乾時.採挖地下塊莖.放入筐內.浸入河水中用木棒杵去外皮.洗淨.曬乾備用。即為生半夏。應用時需要另行泡製使用。
性味:(塊莖)味辛.性溫.有毒。
功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生用消癤腫。
學名: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am 科別:唇形科。
別名:藿香.枝香.刺蕊草。
產地:台灣引進藥用植物標本性栽培而不多見。
採集加工:5~6月和9~10月間.枝葉繁茂時採全草.除去根.曬乾備用。
藥理作用:
1.廣藿香揮發油能促進胃液分泌.增強消化力。對胃腸有解痙.防腐作用。
2.抑菌試驗:廣藿香對常見的致病性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
學名:Leucas mollissima Wall. var. chinensis Bentham 科別:唇形科
別名:虎咬癀.白花仔草.金錢薄荷.白絨草.白風輪草.白花茶匙癀.引生草.皺面草.節節香.野芝麻。
產地:台灣全境平野至低海拔山區路旁.荒地.農園自生。
採集加工:5~11月採全草.洗淨.鮮用或曬乾備用。
性味:(全草)味甘.微辛.性涼。
功能:清熱.解毒.消炎.退癀.涼肺.止痢。
用於:肺熱咳嗽.咯血.胸痛.解酒毒.腎虛遺精.腸炎.盲腸炎.子宮炎。
外治:毒蛇咬傷.疔瘡.腫毒.乳腺炎。(百草茶原料之一)
學名:Hypericum sampsonii Hance 科別:金絲桃科(福木科.藤黃科.)
別名:合掌草.上天梯.對經草.穿心草.葉抱枝.帆船草.對葉草.對月草.大還魂.對座草。
產地:台灣北部山野之淡水.野柳.萬里等地。
採集加工:春.夏間採全草.切段.曬乾備用。
性味:(全草)味苦.辛.性涼。
功能:清熱解毒.通經活絡.涼血止血.消腫。
用於:吐血.衄血.痧症小兒高熱.胃氣痛.腸炎痢疾.盜汗.月經不調.白帶.膚癢.跌扑閃挫.風濕腰痛。
外治:外傷出血.跌打損傷.乳腺炎.燒燙傷.毒蛇咬傷.腫毒癤腫。
學名:Erigeron annuus (Linn.) Persoon 科別:菊科.
別名:女菀.野蒿.牙腫消.牙根消.千張紙.地白菜.白馬蘭.治瘧草.油麻草。
產地:外來植物。台灣中北部山野至低海拔山區路旁草叢中.馴化自生。
採集加工:夏.秋間採全草.洗淨.切段.曬乾備用。
學名:Christia vespertilionis (L. f.) Bahn. f. 科別:豆科.
別名:飛機草.蝴蝶草.雙飛蝴蝶.飛錫草.雞 子草.月見羅藟草。
產地:台灣引進零星觀賞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