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Pyrrosia lingua (Thunb.) Farwell 科別:水龍骨科.
別名:石劍.石皮.石葦.飛刀劍.金星草.生扯龍.七星劍.金茶匙.岩山蓮.石耳朵.小葉下紅。
產地:全境山麓至中海拔山區之岩壁.大石上或大樹幹上自生。
採集加工:全年可採.採葉或全草.洗淨.曬乾備用。採根莖.除去雜質.洗淨.曬乾備用。
藥理作用:
學名:Pyrrosia lingua (Thunb.) Farwell 科別:水龍骨科.
別名:石劍.石皮.石葦.飛刀劍.金星草.生扯龍.七星劍.金茶匙.岩山蓮.石耳朵.小葉下紅。
產地:全境山麓至中海拔山區之岩壁.大石上或大樹幹上自生。
採集加工:全年可採.採葉或全草.洗淨.曬乾備用。採根莖.除去雜質.洗淨.曬乾備用。
藥理作用:
學名:Alpinia galanga (L.) Willd. 科別: 薑科.
別名:山薑.大高良薑.良薑.廉薑。
產地:全境平野至低海拔山區之林邊路旁.溪谷旁或山坡灌叢中自生。
採集加工:秋季採成熟果實.撿去雜質.曬乾備用。
學名:Polygonum aviculare Linn. 科別:蓼科.
別名:地蓼.斑鳩台.大萹蓄.竹節草.太陽草.豬牙草.道生草.扁竹.牛筋草。
產地:原產中國大陸。台灣零星標本性栽培。
採集加工:春.夏間採全草.洗淨.曬乾備用。
藥理作用:
1.萹蓄有明顯的利尿作用和驅蟲作用。
學名:Akebia quinata (Thunb.) Decne. 科別:木通科.
別名:五葉木通.羊開口.野木瓜.狗腰藤.八月扎.萬年藤.八月瓜藤。
產地:原產中國大陸。台灣零星標本性栽培。
採集加工:(藤莖.根)全年可採.洗淨切片.曬乾備用。
藥理作用:
1.利尿:家兔口服或耳靜脈注射五葉木通煎液.皆有利尿作用。其利尿作用比淡竹葉略強。
學名:Heterosmilax japonica Kunth 科別:百合科.
別名:平柄菝葜.肖菝葜.土茯苓.白土苓.土茯.卵葉土茯苓.土萆蘚.白萆蘚。
產地:台灣全境低海拔至中海拔山區之林緣路旁.山坡林中或路邊雜木林下自生。
採集加工:根狀莖全年可採挖.除去鬚根.洗淨.切片.曬乾備用。
性味:(根狀莖)味甘.淡.性平。
功能:清熱.解毒.利濕。
學名:Curcuma aeruginosa Roxb. (Curcuma zedoaria Roscoe). 科別:薑科.
別名:芋兒七.臭屎薑.黑薑.鳳薑.文朮.薑七.黑心薑.藍心薑.蓬莪.山薑黃。
分佈: 原產於印度及東南亞熱帶地區。
產地: 台灣於1909年引入.今嘉義山區已馴化自生.產量最多.亦常見於各地觀賞栽培。
學名: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 科別:薑科.
別名:薑.火薑.大肉薑.川薑.薑母.薑仔。
產地:台灣自早就隨先住民引入.今各地普遍栽培供食用或藥用。
採集加工:夏.秋間採收.挖取根莖.除去莖葉及鬚根.洗淨.鮮用。薑葉亦供藥用。
藥理作用:
1.薑含薑辣素.內服對口腔及胃粘膜有刺激作用.能促進消化液分泌.使食慾增加。
學名:Siegesbeckia orientalis Linn. 科別:菊科.
別名:肥豬苗.豬膏莓.希尖草.粘糊菜.粘蒼子.苦草.豬尿菜.黃花仔.粘不扎.狗咬癀.蓮草寄生。
產地:全境平野至山地之路旁.山坡.園圃或村莊空曠地自生。
採集加工:春.夏間花苞未開時.割取地上部分.除去雜質.曬乾備用。
藥理作用:
1.本品的水煎劑.乙醇-水浸劑和30%乙醇浸劑.均有降低麻醉動物血壓作用。
學名:Paeonia sufffruticosa Andr. 科別:毛茛科.
別名:牡丹花.牡丹皮.木芍藥.洛陽花.條丹皮.粉丹皮。
產地:原產亞洲.中國大陸。台灣引進栽培.適合中高海拔栽種。
採集加工:栽植3~4年後.於秋季葉枯萎時採根.洗淨.除去木心部分.曬乾備用。
藥理作用:
※牡丹皮具有降血壓.止血.鎮靜.鎮痛.解痙.解熱.降溫.降血糖.催眠.抗驚厥.抗菌.抗病毒.抗發炎.抗浮腫.抗潰瘍.抗乙醯膽鹼.抗組織胺.抗催產作用。
※對於子宮頸癌有抑制作用。
學名: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Linn. 科別:豆科。
別名:蘆巴子.香草子.小木夏.苦豆.希臘乾草。
產地:原產歐洲南部.亞洲。台灣零星飄本性栽培。
採集加工:果莢成熟時採收.曬乾.打下種子.簸淨.生用或微火炒至微黃.用時打碎。
藥理作用:
1.種子可刺激賀爾蒙前體.因而可促進乳汁分泌.毛髮在生.增強性慾。
學名:Inula japonica Thunb. 科別:菊科.
別名:六月菊.滴滴金.驢兒蔡.鼓子花.百葉草.水葵花.金沸花.小黃花.金線花.黃熟花。
產地:原產於中國.日本。台灣零星栽培。
採集加工:春至秋季.花剛開放時採摘花序.曬乾備用。
藥理作用:
1.平喘作用:旋覆花黃酮對組織胺引起的豚鼠支氣管痙攣有緩解作用。
學名:Cyperus rotundus Linn. 科別:莎草科.
別名:莎草.土香.香附子.雷公頭.雷公草.三稜草.辣薑草.香頭草.雀頭香.回頭青.夜夜青.縮縮草。
產地:全境平野至山麓之路旁.田間.河床沙地.水濕地或山坡草地自生。
採集加工:春.秋二季採挖塊根.洗淨.稍曬.用火燎去鬚根.用開水稍煮.取出曬乾備用。莖葉亦供藥用。
藥理作用:
1. 5%的香附流浸膏對豚鼠.家兔.貓.狗等動物的離體子宮均有抑制收縮.弛緩肌緊張的作用。
學名:Zizyphus jujuba Mill. 科別:鼠李科.
別名:棗.大棗.棗子.大甜棗.刺棗.棗子樹.紅棗樹。
產地:原產中國大陸。台灣各地都有栽培。
採集加工:根.樹皮隨時可採;果實7~8月採收.曬乾備用。
學名:Piper nigrum Linn. 科別:胡椒科.
科別:昧履支.浮椒.玉椒.坡洼熱.白胡椒.黑胡椒。
產地:台灣於1935年引進.今南部零星栽培。(胡椒有攀爬藤本及矮性直立等兩個品系.)
採集加工:(黑胡椒)在果穗中見1~2顆果實紅熟時採收.浸於沸水中數分鐘.撈起散布於草蓆上.曬乾備用。
學名:Epimedium sagittatum (Sieb. et Zucc.) Maxim. 科別:小檗科.
別名:淫羊藿.鐵箭頭. 三枝九葉草.乏力草.陰陽合.三叉風.仙靈脾。
產地:分佈於中國大陸至台灣山地之林下灌叢中.山溝.竹林下及山地路旁石縫中自生。
採集加工:夏.秋採集地上部分.洗淨.曬乾備用。
學名:Ilex cornuta Lindl. ex Paxt. 科別:冬青科.
別名:枸骨.枸骨葉.老鼠刺.羊角刺.貓公刺.六角茶.苦丁茶.六角刺.八角刺.鳥不宿.鵝掌竻.
產地:原產於中國大陸.台灣零星標本性栽培。
採集加工:8-10月採葉.洗淨.曬乾備用。嫩葉加工成苦丁茶。
學名:Scrophularia buergeriana Miq. 科別:玄參科.
別名:玄參.元參.黑參.烏元參。
產地:原產中國大陸。台灣偶見零星標本性栽培。
採集加工:10~11月間挖根.除去莖葉.置日光下曝曬.經常翻動使內外溫度均勻.至半乾且內色變黑時檢去蘆頭及鬚根.堆放3~4天後再曬.反覆堆曬約40天始達全乾。
藥理作用:
1.玄參水浸劑和煎劑給狗口服或作靜脈注射.均有顯著的降壓作用.對腎型高血壓狗之降壓作用且較健康狗更明顯。
學名:Cynanchum stauntoni (Decne.) Schltr. ex Levl. 科別:蘿藦科.
別名:水楊柳.鵝管白前.竹葉白前.水竹消.白前。
產地:原產中國大陸。台灣零星標本性栽培。
採集加工:秋季採根及根狀莖.洗淨.切段.曬乾備用或採帶根全草.除去雜質.洗淨.曬乾備用。
性味:(根及根狀莖)味苦.辛.性涼。
功能:(根及根狀莖)清肺.降氣.消痰.止嗽.平喘。
學名:Aquilaria agallocha Roxb. 科別:瑞香科.
別名:伽羅樹.奇南香木.沉水香樹.蜜香樹.速香.沉香樹.土沉香。
產地:原產於越南.寮國等地。台灣引種標本性栽培。目前園藝界正風行中。
採集加工:全年可採。通常選擇樹幹直徑30公分以上的大樹.用刀在樹幹上順砍數刀.傷口深3~4公分.為菌類所感染.數年後.在傷口處如有黑色沉澱物即為沉香.挖取沉香.用刀挖去粘附在其上面的白色木片即成.曬乾備用。在割取沉香時所造成的新傷口.仍可繼續生成沉香。
藥理作用:
沉香的水煮液和水煮酒沉液能抑制璃體豚鼠迴腸的自主收縮.對抗組織胺.乙酰膽碱引起的痙攣性收縮;
學名: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 Druce 科別:百合科.
別名:玉竹參.玉參.萎蕤.鈴噹菜.甜草根.靠山竹.笔管菜.尾參。
產地:原產中國大陸。台灣零星標本性栽培。
採集加工:根狀莖全年可採.洗淨.除去鬚根.稍曬後用手搓揉.反覆曬柔2~3次.至內無硬心後.曬乾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