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Hedychium coronarium Koenig 科別:薑科.
別名:白蝴蝶花.穗花山奈.蝴蝶花.山羌活.土姜活.路邊姜.薑花.夜寒蘇.土砂仁.白草果。
產地:台灣於1900年間引入.今已訓化野生。
採集加工:全年採根狀莖.洗淨.切片.曬乾備用。
性味:(根狀莖)味辛.性溫。
功能:除風散寒.解表發汗.消腫止痛。
用於:風濕關節痛.脅肋痛.頭痛.身痛.跌打損傷.咳嗽。(花)治:失眠。
※野薑花未開放花苞.可煮瘦肉或蛋花湯.味道清香鮮美。
學名:Hedychium coronarium Koenig 科別:薑科.
別名:白蝴蝶花.穗花山奈.蝴蝶花.山羌活.土姜活.路邊姜.薑花.夜寒蘇.土砂仁.白草果。
產地:台灣於1900年間引入.今已訓化野生。
採集加工:全年採根狀莖.洗淨.切片.曬乾備用。
性味:(根狀莖)味辛.性溫。
功能:除風散寒.解表發汗.消腫止痛。
用於:風濕關節痛.脅肋痛.頭痛.身痛.跌打損傷.咳嗽。(花)治:失眠。
※野薑花未開放花苞.可煮瘦肉或蛋花湯.味道清香鮮美。
學名:Mucuna pruriens (L.) DC var. utilis Bak. ex Burck 科別:豆科.
別名:黎豆.富貴豆.虎豆.龍爪豆.狗爪豆.貓爪豆.貍豆.藜豆。
產地:台灣早年引種栽培.供食用.綠肥作物.今已馴化自生。
採集加工:秋季果莢成熟時採收.曬至果莢裂開.取出種子.曬乾備用。葉隨採鮮用。
性味:(種子)味甘.微苦.性溫。有毒。
功能:(種子)溫中益氣.滋養強壯。(葉)清熱.涼血。
科別:唇型科.
學名:Ocimum basilicum L.
學名:Phyllanthus emblica Linn. 別名:大戟科.
別名:菴摩勒.油柑子.餘甘.滇橄欖.望果.絲葉.菴摩落迦果。
產地:台灣於1800年由華南引進。今各地零星栽培做蜜餞或觀賞種植。
採集加工:10~12月採收果實.鮮用或曬乾備用。根.樹皮全年可採.春夏採葉.鮮用或曬乾備用。
性味:(果實)味甘.微澀.性涼。(根):味辛.性寒.有毒。(葉):味辛.性平。(樹皮)味甘.酸.性寒。
功能:(果實)清熱利咽.潤肺止咳.生津.解毒。(根):消食.利水.化痰.殺蟲。(葉):祛濕利尿。(樹皮):殺菌祛腐.止血。
用於:(果實)感冒發熱.咽喉痛.咳嗽.口乾煩渴.白喉.耳痛.塗脫髮.維生素丙缺乏症。
(根):腹瀉.高血壓.梅毒.下疳.蜈蚣咬傷。(葉):水腫.皮膚濕疹.疳疔毒.痔漏.瘡毒。
名:Lasia spinosa (L.) Thwaites 科別:天南星科.
別名:炎水姑.旱慈姑.金慈姑.野茨姑.簕慈姑.山茨姑.刺茨姑。
產地:台灣有分佈記載.但未曾見過。目前零星引進栽培。
採集加工:夏.秋採根莖.洗淨.先用或切片曬乾備用。
性味:(根狀莖)味辛.性平。
功能:消炎.止痛.消食.健胃 。
用於:胃脘脹痛.消化不良.風濕關節痛。
外治:蛇咬傷.淋巴腺炎.淋巴結結核.瘡癤癰腫。
學名:Deutzia taiwanensis (Maxim.) Schneidr 科別:虎耳草科.
別名:台灣溲疏.小本常山.蜀七.常山.小號白埔姜。
產地:全境海拔300~2500公尺間之疏林內.林緣路旁或矮欉中自生。
採集加工:根及粗莖全年可採.洗淨.切片.曬乾備用。
性味:(根.粗莖)味苦.濇.性平。
學名:Alisma canaliculatum A. Braun & Bouche 科別:澤瀉科.
別名:水澤.如意花.車苦葉.水白菜.水蛤蟆葉.天鵝蛋.天禿.一枝花.水瀉.芒芋.澤芝。
產地:台灣引進中部豐原及朴子小面積供藥用栽培。
採集加工:冬至到大寒.葉枯萎時.採挖塊根.除去莖葉.留下中心小葉.以免乾燥時流黑汁液。曬乾或烘乾.撞去鬚根和粗皮。浸泡.潤軟後切片.曬乾。
藥理作用:
1.澤瀉能增加動物的尿量和氯化鈉的排泄量;也能增加健康人的尿量.尿素和氯化鈉的排泄量。
2.澤瀉浸膏給狗靜脈注射.有顯著的利尿與較久的降壓作用。
3.澤瀉能使家兔滯留在血液中的尿素與膽固醇含量減少;澤瀉提取物對家兔動脈粥樣硬化症也有治療作用.能使血中膽固醇含量輕度下降.澤瀉能減輕大白鼠實驗性的脂血症。
4.澤瀉給實驗性血糖升高的家兔作皮下注射.有輕微降低血糖的作用。
科別:小二仙草科.
學名:Myriophyllum spicatum L.
分佈:全省平地至低海拔地區的河溝.池塘.湖沼及沿海沼澤地。
學名:Hydrangea chinensis Maxim. 科別:虎耳草科.
別名:粉糰花.土常山.中國繡球.常山樹.華八仙.脫皮龍。
產地:全境山麓至低海拔山區之疏林內.林緣路旁多見。
採集加工:根.幹.枝條全年可採.個別處理.曬乾備用。
性味:(全株)味辛.酸.性涼。
功能:解熱.利尿.抗瘧.祛瘀止痛.活血生新.散腫毒。
用於:跌打損傷.骨折.肺結核.瘧疾.頭痛.腹滿.淋病。外用擦皮膚癢。
學名:Potentilla discolor Bunge 科別:薔薇科.
別名:葉下白.天青地白.雞爪參.郁蘇參.白頭翁.雞腿根.天藕.千錘打.老鴉爪。
產地:台灣新竹以北地區之原野乾燥草地.路旁散見自生。
採集加工:夏.秋間採帶根全草或採根.除去雜質.洗淨.曬乾備用。
性味:(全草)味甘.微苦.性平。
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止痛。
用於:腮腺炎.頸淋巴結核.支氣管炎.肺炎.肺膿瘍.瘧疾.小兒發熱.咳嗽.白日咳.腸炎.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鼻出血.咳血.吐血.便血.痔瘡出血.崩漏.月經不調.白帶.瘰癧.結核。
外治:創傷出血.瘡癬癰腫。
學名:Bougainvillea glabra Choisy 科別:紫茉莉科.
別名:九重葛.三角梅.葉似花.刺仔花.洋紫茉莉.竻杜鵑.三角花.南美紫茉莉。
產地:原產巴西。台灣於1872年及1901年引進觀賞栽培。
採集加工:「花」於盛開時採集.「藤」全年可採.切片.分別曬乾備用。
性味:(花) 味苦.澀.性溫。
功能:(花)調和氣血。
用於:月經不調.婦女赤白帶。(藤)治:肝病。
學名:Costus speciosus (Koen.) Smith 科別:薑科.
別名:樟柳頭.白石筍.廣東商陸.絹毛鳶尾.土地公拐.水蕉花.山冬筍.象甘蔗.老媽媽拐棍。
產地:台灣中南部山區陰涼處或濕潤地草叢中自生。
採集加工:根莖四季可採挖.但以秋末為宜.洗淨.切片.蒸熟.曬乾備用。6~15客
藥理作用:根莖所含的皂苷元對於大鼠角叉菜膠性.甲醛性足部急性炎症.有抗炎及抗關節炎作用.並顯著抑制大鼠巴豆油引起的肉芽囊性炎症滲出及棉球肉芽囊的形成。
性味:味辛.酸.性微寒.有毒。
功能:利水.消腫.解毒.止癢.拔毒.殺蟲。
用於:白日咳.水腫臌脹.腎炎水腫.白濁.小便刺痛.小便不利。
學名:Clausena excavata Burme f. 科別:芸香科.
別名:山黃皮.臭麻木.假黃皮.五薯葉.臭黃皮.雞母黃.番仔香草.小葉臭黃皮。
產地:台灣中南部山野叢林內自生.以恆春半島尤多。
採集加工:全年採根幹.切片.曬乾備用。夏.秋採枝葉.鮮用或曬乾用。
性味:(根幹.枝葉)味苦.辛.性溫。
功能:(根.幹)疏風.行氣.除濕.散瘀.止痛.解毒。
(枝葉)疏風散解表.行氣止痛.散瘀.祛風濕.殺蟲。
用於:(根.幹)風濕關節痛.腹痛.跌打損傷。
(枝葉)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跌打骨折.損傷腫痛.風濕骨痛.瘧疾.腹痛.蛇咬傷.濕疹。
名:Wikstroemia indica C. A. Mey. 別名:瑞香科.
別名:九信菜.了哥王.雞杧頭.蒲崙.埔崙仔.山埔崙.埔銀.金腰帶.賊仔褲帶.地棉根.指皮麻.狗信藥。
產地:全境平野.丘陵.山麓自生。
採集加工:全年採全草.挖根.洗淨.曬乾備用。葉現採.鮮用。
藥理作用:
1.根和莖皮煎劑在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溶血性鏈球菌有抑制作用。
2.本品水煎劑對小鼠淋巴肉瘤-1號腹水型.小鼠子宮頸癌-14號.小鼠肉瘤-180均有抑制效果。
3.根皮對皮膚有刺激.其所含樹脂.有較強的瀉下作用。
學名:crossostephium chinense (L.) Makino 科別:菊科.
別名:芙蓉.千年艾.玉芙蓉.白香菊.白艾.芙蓉菊.海芙蓉.蜂草.香菊。
產地:台灣北部.南部.東部海岸及澎湖.蘭嶼.綠島等地珊瑚礁上自生。或各地零星栽培。
採集加工:全年可採.採全株.根.葉.鮮用或分別曬乾備用。
性味:(全株.根.葉)味苦.辛.性微溫。
功能:(全株)祛風.除濕.解熱.止咳.化痰.解毒.消腫。(根)祛風濕。(葉)祛風濕.消腫毒。
用於:(全株)感冒咳嗽.百日咳.支氣管炎.咽喉痛.肺病.乳腺炎.風濕關節痛.淋病.調經.跌打損傷.癰瘡腫毒。
(根)治:風濕關節痛.胃脘冷痛。